后抗生素时代的思考-凯发k8苹果

时间:2016-03-14     来源:规模养猪

       抗生素最早在1949年被用为饲料添加剂,随后创造了20年集约化养殖的新时代。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,集约化养殖大力发展,作为抗菌促生长剂的抗生素,为应对集约化养殖下出现的问题,保障养殖业的发展,作出了积极贡献。但近年来,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。

  中国和美国是抗生素使用量最大的国家。我国生产抗生素总量的一半用在了动物养殖领域。长期大量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带来了养殖安全、食品安全、环境安全、生物安全等问题,抗生素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差,畜产品中抗生素的残留量越来越大,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,由动物源性病原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担忧。据lancet最近的一篇文章报道,我国肉样品有15%有耐药菌,牲畜21%带耐药菌。

  面对这些问题,在饲料中禁用(限用)抗生素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。1986年,瑞典全面禁止在畜禽饲料中使用抗生素,成为第一个不准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国家。从2006年1月1日起,欧盟禁止黄霉素、效美素、盐霉素和莫能霉素等最后4种抗生素作为促生长饲料添加剂使用。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公布一份行业指导性文件,计划从2014年起,用3年时间禁止在牲畜饲料中使用预防性抗生素。2002年,我国农业部公布了37种禁用和限用兽药清单,其中禁用29种,限用8种。饲料中禁用或限用抗生素,被称为后抗生素时代。

  就目前我国的养殖技术与环境来说,禁用抗生素肯定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。因此,开发能解决后抗生素时代的动物健康问题的技术,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。替代抗生素作用应从系统工程的思路出发,从管理、环境和技术多维度整体推进。从技术层面上来说,可以分为提高可消化性类技术(优质原料的使用、发酵饲料、酶制剂)、改善肠道功能类技术(微生态制剂、寡糖类)、有害微生物抑制类技术(抗菌肽、植物提取物、igy、脱霉剂)及提高免疫功能类技术。酶制剂是饲料企业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替代品,其次为中草药添加剂。在养殖场中,中草药是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替代品,益生菌的使用普及率位居第二位;养殖场对中草药和益生菌替代抗生素的作用也最为认可。

  消化道健康是动物养殖领域的重点关键问题,特别是对于幼小动物,腹泻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。发酵饲料可以改善饲料的营养(非常规资源开发利用)、提高消化率、降低抗营养(毒性)作用、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的作用、改善生产性能;不利方面包括技术与成本的博弈、生产工艺、质量控制、配方使用的标准、物流与配送的难度及安全性(二次发酵)等。微生态制剂可以平衡肠道微生物、抑制有害菌生长及有害物质产生、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,但也有效果不确实、受影响因素多、不能立竿见影、产生应激作用及市场产品质量不一等问题。

  酶制剂可以提高消化率、改善生产性能、改善肠道健康及减少环境污染,但活性、稳定性极易受生产、加工、运输、使用过程中的因素影响,生产工艺缺陷、作用机制与效率不能精确地确定。中草药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抗生素替代物,但中草药添加剂的生产工艺及成本、中草药添加剂的配伍、作用机理及中草药添加剂的质量标准等方面,还存在不少问题。抗菌肽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,且能作为免疫调解的信号提高动物免疫力,但同时也存在抗菌活力比抗生素差、有效剂量与毒性剂量相对接近、药理毒理机制不清楚、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。另外,抗菌肽的安全性也是令人担心的问题。

  动物免疫机能的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。在疫病防控方面,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疫苗免疫效果不确实,导致保护率差。另外,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更是对人类健康的极大威胁。具有免疫作用的多糖类特别是植物类的多糖,对于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,有确实的积极作用。另外,通过提高母畜(禽)的免疫功能,利用母体效应来提高幼畜(禽)的免疫功能,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。

  在我们的研究中,发现由人参茎叶提取的人参多糖,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,提高圆环病毒、蓝耳病、口蹄疫及禽流感等疫苗免疫后抗体的滴度并维持更长时间,同时提高细胞因子(il-2、il-6、il-10、及tnf)的表达水平。通过给母猪及种鸡添加人参多糖,可以提高猪乳及蛋中的抗体(igg、igy)及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含量,从而提高幼畜(禽)的免疫功能及健康水平。

  单纯从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和成本来讲,没有哪一种物质可以与之媲美,从这个角度讲,抗生素具有不可替代性。在饲料中禁用或限用抗生素之后,在努力形成动物健康养殖的技术集成的同时,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付出一定的代价。

快速链接
 
 
网站地图